“两语”特色课程建设
为加快“两语”建设,提升“两语”教学质量,6月4日下午,在西办316会议室召开“两语”特色课程建设推进会议。各学部“两语”教研组长、分管教学的副校长(主任),教师发展中心、教学服务中心的领导参加了会议,张士民校长出席会议并对“两语”建设提出具体要求。
首先,张校长强调“两语”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他说,目前“两语”在质量呈现方面高分缺少、“两语建设”特色不明显。教研组长对“两语”建设”的认识不到位、危机意识不强,我们必须提出具体方案,创新思路,立即行动起来。张校长强调“两语建设”的核心是解决“读与写”的问题。
第一,读什么?写什么?
张校长要求各学部结合AI系统,重新梳理书目、找出问题,取长补短。
第二, 怎么读?怎么写?
张校长要求各学部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,或者聘请专家进行辅导。
第三,何时读?何时写?
张校长要求各学部以一学期为单位,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、寒暑假进行阅读,利用好平时的碎片时间,进行读写训练。
第四,读的怎么样?写的怎么样?
张校长要求各学部结合学生特点,建立评价体系和表彰体系,学生的读写情况进入综合评价体系,鼓励学生多读写。
最后,张校长强调学校的资源库建设,适当增加主题阅读、专题阅读、任务型阅读等,利用AI技术,老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读与写完成情况并进行指导。
李滔副校长就“两语”《“读写融通”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》的撰写做了详细的解读,他强调一份完成的实施方案应包括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四个部分。课程目标包括目前现状、秉承理念、实施途径、效果达成四个方面;课程内容包括读什么、写什么两个方面。读什么,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考虑阅读的书目、编排的方式、思考的问题等;写什么可以是读书笔记、读书报告、文学写作、文学评论、时事评论、杂感、随笔、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等;课程实施包括阅读与写作的时间、阅读与写作的数量、阅读与写作的速度、阅读与写作的方式等;课程评价可以从态度、数量、质量方面进行评价等。
本次会议为“两语”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指明了方向,学校将在暑期进行专题研讨交流,后期开展专项督导与成果展示,确保“两语”读写融通特色课程落地见效。